自疫情发生以来,图书馆积极贯彻上级和学校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各项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本着“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拓展服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保障师生资源需求。
(一)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数字资源24小时服务不中断
为保障电子资源正常使用,技术部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网站和数据库的维护,确保图书馆服务器、主页、OPAC业务系统、电子资源数据库等正常运行,保证图书馆电子资源7х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二)优化数字资源结构,拓展免费资源获取新途径
为全力满足我校师生疫情期间的教学科研需求,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利用服务,图书馆积极联系数据商,广泛征集免费资源,优化本馆数字资源结构。
1.技术部联合中国知网开通了校外访问知网资源的新形式,无需VPN、无需特别设置,只需简单的三步,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网的学术资源。
2.为满足师生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强烈需求,系统技术部与参考咨询部提供了各种数据库访问新通道:①中国知网-助力我校师生“宅”家做科研,②实现Emerald、RSC、IEEE、ELSEVIER等外文数据库校外访问,③收集免费开放资源,推送重点数据库28个,“在线课程”、“知识服务”、“数字阅读”、“有声读物”类资源90个,大大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学术资源使用需求,助力师生“停课不停学”。
3.技术部积极联系各类数据库厂商,在易瑞校外访问、学校VPN访问方式的基础上,与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努力顺利加入了CARSI联盟,并开通了本校电子资源认证访问。目前,图书馆可提供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OS、ACS、SpringerLink、RSC、EBSCO、Nature、IEEE Xplore等十几种师生常用数据库资源的校外访问。CARSI服务开启了校外使用数据资源便捷新方式,大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对馆藏电子资源的利用。
4.持续不断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学校曲园教工QQ群、全校信息QQ群、面向学生的咨询服务QQ群等推送新服务、新资源,全力支持广大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联网形式访问国内外学术资源。
(三)关注电子教材和课程信息,为线上教学提供服务支持
为助力学校3月2日开始的远程教学顺利开展,为师生安心在线上课、学习提供贴心帮助,图书馆根据全校师生对教材电子版的需求,采集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30余门课程的电子课件,获取了包含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内的21个可提供免费教材电子书阅览或下载的重点出版社名录、出版社网址、在线平台、供书方式、使用方法等并积极进行推送。所推送的“疫情期间免费教材”及相关资源信息及时在图书馆主页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极大方便了师生使用。
(四)常规服务不间断,文献传递服务助科研
1.图书馆强化在线咨询服务。信息咨询部通过微信、QQ、电话等实时在线工具为学校师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读者在使用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疫情期间共回答各类问题3000余条。
2.利用QQ视频直播方式进行网课教学。对2016级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论文的资源查找方法讲座,对社科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中国知网文献查找和阅读进阶培训,帮助理工硕士研究生解读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功能,答疑解惑博士研究生有关利用数据库进行科研学习的问题。
3.积极推进文献传递服务。信息咨询部为我校教师传递中外文论文、图书等文献790余篇;技术部联合信息服务商及时建立免费教师文献微信服务群,总计处理需求3593份,提供文献1225篇、书籍2344本、其它24份。
4.查收查引、论文相似度检测等服务正常进行。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接受邮箱委托申请,电话实时沟通检索要求,采取居家办理模式,确保为师生服务不间断。
(五)文化抗疫与书共舞
为守望相助、书香战“疫”,图书馆联合“中文在线”免费向读者开放了“书香中国”平台。“书香中国”平台是集阅读、学习、互动于一体的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平台资源包括电子图书10万余种、有声图书3万余集、电子期刊1000余种,可提供在线阅读/收听、收藏、下载。
为方便读者查阅平台免费资源,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还添加了“书香中国”链接,让读者足不出户尽享海量阅读资源。并推出“同学,您有一封新的来信”、“学习雷锋,爱在人间”、“情暖三八,爱在此刻”,“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坚守承诺,诚信315在心中”等特色日经典图书荐读。
(六)主动开展纸质图书“预约”服务
图书馆“本着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自2020年3月23日起,面向全校教职工提供“预约借书”服务。读者可通过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点击“曲阜馆藏”(曲阜校区)、“日照馆藏”(日照校区)
检索所需图书,并提供书目清单。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找到教职工所需图书后,为其办理外借手续,并通知教职工凭校园“一卡通”到指定地点及时取书,极大满足了广大职工对纸质图书的需求。
( 文:曹亚新 编辑:曹亚新 责编:张召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