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寻路阿富汗》 《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英)罗瑞·斯图尔特著/沈一鸣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索取号:I561.65/60馆藏复本情况:2文库
编辑推荐
1.英国政坛新锐、外交国务大臣罗瑞·斯图尔特轰动世界的旅行记。
2.斯图尔特是9·11之后独自进入阿富汗并完成从西向东穿越的西方人。
3.一次不可复制的冒险之旅,生动披露战乱禁地阿富汗的真实面貌。
4.《纽约时报》《卫报》等全球二十家主流媒体、北大历史系罗新教授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2000年,27岁的罗瑞·斯图尔特开始他徒步穿越亚洲的计划,在伊朗、尼泊尔、印度和阿富汗几个国家内分阶段各自走了一部分,全程合计近万公里。《寻路阿富汗》记录的是他2002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经历。
“9·11”之后,随着美军侵入阿富汗以及塔利班政府的垮台,使得与世界隔绝长达24年的阿富汗向西方世界开放了。在阿富汗还未陷入又一段军阀林立的混乱之前,罗瑞·斯图尔特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窗口,开始他长达36天、从赫拉特径直向东前往喀布尔的徒步旅行。在穿行途中,斯图尔特不仅要面对山地与暴风雪等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遭受营养不良与肠胃感染等病痛折磨,还有可能面临被部落民射杀、被狼群分食的危险。即便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斯图尔特依然坚持徒步行走,记录下这一在地缘与文明的夹缝中挣扎的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
罗瑞·斯图尔特(Rory Stewart),英国外交家、政治家、作家。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获得过皇家高地军团的军官资格。曾任英国驻印尼、波黑和伊拉克的外交官。2004年凭借在伊拉克的驻地工作获得英帝国勋章。2006年到2008年期间,在喀布尔担任绿松石山慈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为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向阿富汗派兵,2009年起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卡尔人权政策中心主任。为在阿富汗问题上争取更多发言权,进而于2010年弃教从政,参加竞选,成功当选英国议员。2017年起任英国国际发展兼外交国务大臣。

目  录


前 言 i

引  子

新公务员 003
嵌在手杖上的坦克 008
是不是在亚洲的尽头 013

第一部分

芝加哥和巴黎 021
胡 玛 023
启 程 028
这些靴子 036

第二部分

卡西姆 045
无人称代词 053
一个塔吉克村庄 058
西部的埃米尔 060
商队客栈大门 066
在视而不见者的眼中 073
家 谱 082
唯恐他来找茬…… 088
皇冠上的宝石 100
面包与水 106
战斗的人一定行 111
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 115

第三部分

高地建筑 123
传教士之舞 130
反光猫眼镜片 136
娶一个穆斯林 140
战 犬 147
卡门集的司令官
哈吉(穆阿里木)·穆赫辛汗 155
表兄弟 163

第四部分

贾姆宣礼塔 171
埋在土里的遗迹 183
从贾姆到恰赫恰兰 188
黎明时的礼拜者 191
小小领主 194
蛤蟆镜 199
多风之地 204

第五部分

名称导航 213
陌生人的问候 221
天花板上的树叶 227
火 苗 230
卡特利什的齐亚 234
神圣的客人 239
匝林的洞穴 243
虔 敬 248
山谷的隘口 252

第六部分

死亡的中间状态 261
长着翅膀的脚印 263
布莱尔和《古兰经》 267
盐碱地和甘松 272
墙上的黯淡痕迹 275
@afghangov.org 278
当音符缭绕时 283

第七部分

天花板上的脚印 289
我就是变焦 292
卡拉曼 294
哈里里的军队 299
我也有我的报应 304
世代谱系 307
喀布尔河的源头 310
塔利班 314
脚趾头 320
大理石 325


结 语 330
后 记 333
致 谢 343

    

 

我并不想过多解释为什么我徒步横穿了阿富汗。可能这是一次冒险,但这是我穿越亚洲旅行中最有意思的篇章。塔利班曾经禁止张贴海报、放映电影,但我在塔利班撤退六周后到达那里,看到赫拉特的拱廊街道上悬挂着北印度电影明星赫里尼克·罗斯汉的海报。夕阳下的赫里尼克站在悬崖边,蓬松的头发被晚风吹得有些凌乱。大院里,在过去基地组织的男人们聚在一起用乌尔都语交谈的地方,现在学生们等着与战地记者们交谈以便练习英语。我在手推车上的一叠DVD中发现了电影《铁面人》。这部电影为了阿富汗市场而有所改动,比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路易十四,身着17世纪服饰,却挥舞着一把九毫米口径的勃朗宁手枪。赫拉特——这个曾经的中国、土耳其和波斯商品的老式大市场——如今正在销售中国造的闹钟,土耳其造的太阳镜,以及伊朗造的苹果汁。

 

时值2002年初。我刚刚花了十六个月时间徒步穿越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每天行走二十到二十五英里。我原计划在一年前穿越阿富汗,想在旅途中完全步行。但是在2000年12月,伊朗政府注销了我的签证。他们可能发现我曾是一名英国外交官,从而怀疑我的动机。之后,塔利班禁止我进入阿富汗,而巴基斯坦政府不许我进入俾路支斯坦。结果,我不得不在伊朗之旅和下一程的旅行间留下一段空缺,而从巴基斯坦的木尔坦启程,继续不间断的旅程,直至尼泊尔东部。

 

2001年圣诞节前,我到达尼泊尔东部的一个小镇时,听说塔利班倒台了。我决定乘车返回阿富汗,然后从赫拉特步行至喀布尔,这样就可以将我在伊朗与巴基斯坦的行走连接起来。我选择了一条直线路径,穿越中央山脉,从赫拉特走到喀布尔。通常的曲线路程,即经过坎大哈的道路会更平坦、易行,而且能避开暴风雪,但是这条线路也更长,并且沿途部分地区仍被塔利班控制。

 

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二十五年的战争,新政府建立仅仅两周,从赫拉特到喀布尔之间不通电,没有电视,也见不到有人穿T恤衫。沿途的村庄将中世纪礼仪和新的政治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在许多房子里,唯一的外国科技产品是卡拉什尼科夫枪,而唯一的全球标志是伊斯兰。那些让阿富汗看起来滞后、边缘化和落伍的所有一切,如今让此地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媒体评论

《寻路阿富汗》更像是一部古典作品,不仅叙事古朴简洁,而且具有深邃强烈的历史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

 

这是一次非凡的旅程,作者穿越了世界上那个相当动荡不安的国家——在景色变化极缓的广袤地域中,作者与不同的人相遇,见证了战争带来的悲剧和幸存者的乐观,以及阿富汗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切都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世界上那个鲜为人知的角落。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他对现实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具体,犹如他在书中所描绘的精美插画一般。

——《卫报》

 

叙述简洁又无比动人,他的这次徒步穿越是一次英雄主义式的壮举。

——《每日电讯报》

 

如今再难有这样的旅行,《寻路阿富汗》可被归入世界优秀旅行文学的行列。

——《漫游者旅行杂志》

 

在众多书写美军入侵之后的阿富汗的作品里,这一本大为不同……情节跌宕起伏……他捕捉到了媒体与作家所遗漏的阿富汗的真实面目。作者将思考注入行动,因此,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徒步穿越,也是一次深刻的沉思。

——《远东经济评论》

 

继罗伯特·拜伦《前往阿姆河之乡》后,关于那个难以想象的国家的又一部令人振奋、内容丰富的作品。

——《乡村生活杂志》

 

不可思议的故事。

——《旅行家杂志》

 

非常出色的旅行文学写作。

——《环球杂志》

 

罗瑞以感人至深的散文诗风格,生动地复原了那些被遗忘的群山帝国。

——《城市生活杂志》

 

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经历转化为如此优美的散文,他在写作上天赋极高,正如他很擅长求生……高山寒泉般质感的文字,明快清晰,发人深省。

——《公民杂志》

 

他对这个国家观察之深入无人能及。

——《新政治家杂志》

 

他有钢铁般的决心,但他仍能像天使般写作。

——吉尔斯·佛登(评论家)

 

罗瑞是如此与众不同……而这部极富感染力的游记就像在伟大的探险时代中一处失落已久的遗迹。

——《卫报》

 

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一次无法复制的勇气之旅。

——考林·萨布伦(评论家)

 

斯图尔特在阿富汗的经历是神奇的、感人的、惊险的,但又是无比真实的;他用成熟、理智、具有启发性的笔触,描绘了这个迷人又充满不幸的国度。

——《每日电讯报》

 

一次艰难的旅行,但却是很棒的游记。

——大卫·吉尔摩(评论家)

 

这是一次徒步穿行“不毛之地”阿富汗的历险,途中所遇之人,所见之景,在作者散文诗般的语言中变得生动、立体;透过这些绝妙的书写,世人可以了解到一个饱受战乱之苦又与世隔绝的国家的真实面目。

——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


免费在线读

新公务员 

 

我看到两个男人走进成功酒店的大堂。

 

大部分阿富汗人身后都拖着如同威尼斯斗篷一般的长袍,看上去就像是在大堂中央的楼梯上滑行。只有这两人身穿西式夹克,安静地走着,然后停在楼梯扶手处。我感到有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酒店经理。

 

“跟上他们。”他从没和我说过话。

 

“不好意思,不必了。”我说,“我很忙。”

 

“快跟上。他们是政府的人。”

 

我跟着酒店经理来到某层楼的一间房里,这层楼我从不知其存在,然后他让我脱掉鞋子,仅穿着袜子,自己进去。刚才的两个男人正坐在一张笨重的黑色木沙发上,旁边是一个铝制的痰盂。他们还穿着鞋子。我朝他们笑了笑。他们却面无表情。花边窗帘拉着,城里没有电,房间里一片昏暗。

 

“您做什么的?”问话的人穿着黑色西装和伊朗式无领T恤。我等待他站起来,像通常那样,握手,然后祝我平安。但他坐着不动。

 

“祝您平安。”我说着坐了下来。

 

“也祝您平安,您做什么的?”他平静地重复着,身体后仰,修剪整齐的肥大的手摩挲着沙发的紫色棉布扶手。他那蓬松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修剪得很整洁。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八周没有剃须了。

 

“我已经向外交部的尤素非阁下解释过无数遍我在做什么。”我说,“有人通知我现在又要去见他。我要迟到了。”

 

我脖子上的脉搏跳得非常厉害,我试着放慢呼吸。大家沉默着。过了一小会儿,我把目光转向别处。

 

瘦一点的男人取出一台崭新的小对讲机,对着它讲了几句,然后整了整套在他传统T恤外的笔挺的夹克。不用看这些人身上的挂肩枪套,我已经猜到他们是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在意我说什么,或者我如何看待他们。他们通过布置在卧室、审讯室以及刑场里的隐形摄像头观察他人。他们知道,无论我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他们都可以控制住我。但是他们为什么决定审问我?在沉默中,我听到一辆汽车在大院里倒车,接着是礼拜宣礼的第一声旋律。

“我们走吧。”穿黑色西服的人说。他让我走在前面。在楼梯上,我经过一个曾经攀谈过的侍应,他转过脸没理我。我被带到停在前院泥地上的一辆小型日本车上。这辆车新喷了油漆,刚刚被清洗过。他们让我坐在后座上。座椅后背的储物袋和地板上没有任何东西,看起来就像是一辆刚出厂的新车。他们一言不发,将车开上了干道。

 

2002年的1月,美国为首的盟军结束了对托拉博拉洞穴群(“9·11”前本·拉登的老巢)的轰炸;奥萨马·本·拉登和毛拉·穆罕默德·欧迈尔逃走了;在加德兹的清剿行动拉开了帷幕。新政权接替塔利班已两周。禁止电视和女性受教育的法令也已经废除;政治犯得到释放,难民返回家园;一些女人不戴面纱走出了家门。联合国和美国军队掌管了基础设施,负责食物供给。边境上没有守卫,我没有签证就进入了这个国家。阿富汗政府于我而言几乎不存在,但眼前的这两人很明显训练有素。

 

汽车驶进了外交部,门卫敬礼并后退。我爬上楼梯时,感到自己的脚步出奇地快,那两人也注意到了这点。一名秘书没有敲门,直接把我们带进尤素非先生的办公室。尤素非从他的桌后盯着我们看了一会儿,然后站起来,整了整他那宽松的细直条纹夹克,领这两人走到房间里最尊贵的位置。他们在油毡地面上缓步行走,我打量着尤素非已组装好的家具,因为他刚得到了一间空出来的办公室:裂开的桌子,四只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橄榄绿档案橱柜,以及一个让整间房充满呛鼻汽油味的火炉。

 

我认识尤素非的那一周是他进入外交部工作的第二个星期。两周前,他还在巴基斯坦。一天前,他还为我斟茶,并给我一颗硬糖,告诉我,他欣赏我的旅行,笑话我父亲穿着苏格兰短裙的照片,与我讨论波斯诗歌。这一次,他没有欢迎我,而是坐在椅子上,面对我问道:“什么事?”

 

在我应答之前,山羊胡子男人抢着说道:“这个外国人在这里做什么?”

 

“这些人来自安全部门。”尤素非说。

 

我点头。我注意到尤素非双手紧握,并且他的双手,像我一样,在轻微地颤抖。

 

“我来翻译,保证你能明白他们在问什么。”尤素非继续道,“告诉他们你的目的,就是你告诉我的那些。”

 

我看着我左边那个人的眼睛:“我计划徒步穿越阿富汗,从赫拉特到喀布尔,步行。”由于没有深吸一口气,我差点没说完这些话,但很惊讶他们没有打断我,“我在追随巴布尔的足迹,他是印度莫卧尔王朝的第一位君主。我想避开干道。新闻记者、救援人员、游客大多乘车旅行,但我——”

 

“没有游客。”穿笔挺夹克的男人开口道,之前他一直没有说话,“你是阿富汗的第一位游客。现在是仲冬:在中央山脉的高地,路上的雪有三米厚,有狼群,而且还在战争时期。你会死的,我敢保证。你想死吗?”

 

“非常感谢你的建议,我注意到了这三点。”我从他的语气猜测这些建议就是命令。“但我已经和内阁说过了”,我说。我把与一位阿富汗社会福利大臣的年轻秘书的简短会面添油加醋了一番,“我必须完成这趟旅行”。

 

“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穿黑西服的男人说。

 

他已经从尤素非那里获得了我行走南亚的零碎证据,正在研究一张来自尼泊尔西部报纸上的剪报:“斯图尔特先生是一位为了和平的朝圣者”;一封来自印度喜马偕尔邦林业部门第二森林带管理员的信件:“斯图尔特先生,苏格兰人,对环境感兴趣”;一封来自旁遮普地区官员、喜马拉雅州内政秘书和巴基斯坦灌溉部门总工程师的信,请求“所有在巴利低地的行政工程师协助斯图尔特先生,他将开启一段徒步旅行以研究运河系统的历史”。

 

“我已经解释过这些。”我补充道,“向埃米尔阁下之子,即社会福利部部长。他当时也给我了一封介绍信。”

 

“从米尔·瓦伊斯阁下那里?”

 

“你看这里。”我将一张从部长秘书那里获得的有抬头的文件递了过去,“斯图尔特先生是一位对赫拉特人类学感兴趣的中世纪文物研究者。”

 

“但是上面没有签名。”

 

“尤素非先生把有签名的那张弄丢了。”

 

正盯着地板的尤素非轻轻地点点头。

 

这两人互相交谈了几分钟。我没有关注他们说了什么。然而,我注意到他们用的是伊朗波斯语,而不是阿富汗波斯语。这一点,以及他们的穿着和举止让我意识到他们曾经与伊朗情报部门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我曾经被伊朗人审问过,他们似乎怀疑我是一个间谍。我不想被他们再一次审问。

 

穿笔挺夹克的男人说:“我们允许他走到恰赫恰兰,但是我们的武装人员将会全程陪同。”恰赫恰兰是从赫拉特到喀布尔的中间点,我大约需要两周时间到达那里。

 

我想要留宿的当地村民们可能会被这些陪同的秘密警察吓坏,这很有可能。尽管他们可以驱逐我,但是他们究竟为什么还让我完成这趟旅行?我猜测他们是否想要钱。“非常感谢你们关心我的安危。”我说,“但是,我很乐意冒险。我已经独自一人走过了亚洲的其他国家,没有出任何问题。”

 

“你要带着陪同人员。”尤素非说,这是他第一次打断我,“这是不容商量的。”

 

“但是我有给地方指挥官的介绍信。拿着它们,我将会比与赫拉特人同路更安全。”

 

“你必须和我们的人一起走。”他重复道。

 

“我雇不起一名陪同,我没有钱。”

 

“我们没想要你的钱。”穿笔挺夹克的人说道。

 

“这是不容商量的。”尤素非重复道。他那宽大的膝盖开始上下抖动:“如果你拒绝,你将会被驱逐出这个国家。他们想要知道你打算带几个保镖。”

 

“如果必须得带的话,就一个吧。”

 

“两个……带着武器。”穿黑色西服的人说,“而且你明天就出发。”

 

这两人站起来,离开了房间。他们向尤素非道别,但没有向我。

 

 

 

 

塔利班 

 

 “为什么你要做一名圣战者?”我问赛义德·欧玛尔。

 

“因为俄国政府让我的女人不戴头巾,还没收了我的驴子。”

 

“那你为什么打击塔利班?”

 

“因为他们强迫我的女人戴面纱,而不是头巾,也偷了我的驴子。”

 

看起来,似乎如果政府不干涉他的女人的头饰以及他的驴子,赛义德·欧玛尔就不会反对它。

 

但是赛义德·欧玛尔实际上并没有对抗塔利班。作为哈吉·穆赫辛汗的人,他曾一度是塔利班的代理人。

 

 

“你知道这个国家有多少平民被美国和英国人杀死吗?几千人”,一个端着来复枪的人说,

 

“几万人。”

 

“是在你们村子里杀的吗?”

 

“不,不是在这个村子。我们还没见过美国人或英国人。他们不敢到我们村子里来,他们怕死,我们会立刻杀了他们的。他们怕死是因为他们没有真主。他们可怜、颓废、堕落。为什么他们怕死?他们没什么值得活下去的信念。但我现在准备好去死了。我们现在都准备好去死了,因为知道我们会去真主那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永远不能打倒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文明会被毁灭,这就是圣战。”每个人都真诚地点头。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能期望,”我说,“真主的意志,和平会到来。”

 

“只有外国人全都离开这国家,才会有和平。”一个新来的人打断道,“你是穆斯林吗?”

 

我又开始解释。他朝地上吐了口痰,转身走开了,后面跟着五个人。然而,那个塔利班头目离开时表现得很是温文得体。他拥抱了我,祝我好运。我和他拥抱时表现得尊敬而真情,虽然内心并没有这样的感觉。